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電子工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EDA技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實現完善和優化,且其實際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到目前為止,已經全面應用到了電子工程、通信、生物、醫藥以及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在機械電子工程當中,更是十分核心的技術,這主要是因為在電子工程設計當中需要通過EDA技術中的虛擬儀器來對產品進行必要的測試,其具體應用分析如下。
2在電子設計當中進行仿真分析
機械電子工程設計方案完全確定以后就需要通過適當的系統仿真或者結構模擬來對其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來保證所設計方案能夠在后續實踐當中順利應用。此時采用EDA技術的好處就在于能夠通過各個環節當中的傳遞函數進行數學建模來進行所需要的仿真分析,經過這樣一種構建和處理的仿真系統,能夠很好對機械電子工程系統設計方案進行推廣和使用,并準確驗證一些理論和構思的實際合理性。除此之外,EDA技術在仿真分析完成之后還能夠對各個電路的實際結構進行分析,同時對電路結構的正確性和性能指標進行分析,實現分析過程的量化。可以看到的是,這樣一種量化的仿真分析確實使得我們國家電子工程設計整體水平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
3電路特性的優化設計
想要保證電子元件在應用過程當中盡可能的安全和穩定,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其擁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環境溫度,但是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下,傳統電子工程設計方法是很難對電子元件的實際容差以及環境溫度進行全面的勘測和分析的,因此就容易導致所得到的設計方案存在著各個方面的漏洞和誤差,電子元件的容差以及工作環境溫度當然也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通過EDA技術則能夠較好的解決該問題,這主要是因為EDA技術能夠對溫度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確定出最佳的電子元件參數和電路結構來,相應的也就能夠獲取適宜的工作環境溫度,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對電子工程設計方案本身進行必要的完善和優化,還使得其實際工作環境也有了相當好的保證,可謂是一舉兩得。
4對電路特性進行有效分析
事實上,對電路特性進行有效分析是EDA技術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這主要是因為在電子工程設計當中,基本上所有的理論分析都是基于數據測試和特性分析來進行的,因此這樣兩部分數據獲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都是非常關鍵的。在傳統的電子工程設計當中,由于受到硬件和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局限,其測試結構和測試方法都存在較多方面的問題,使得電路測試的實際精度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嚴重時候甚至有可能干涉到產品的后期使用穩定性。而EDA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對整個系統進行全面而精確的測試,既能夠避免方案在局部出現結構性差異,還能夠對方案整體性和合理性予以保障。
5機械結構中注意防止靜
電機械結構主要是指根據一定的原理方案,設計出具體的結構圖,并應用于實物,最終達到要求功能的結構。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以輕、薄為發展趨勢的電子產品的發展,對集成電路元器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愈加縮小的線路和密集的電子元件排列對都靜電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靜電電場和靜電電流是造成電子元件毀壞的致命因素。靜電電場和電流對周圍電荷的強大吸引力,破壞了絕緣體造成元器件敏感度的急劇下降,甚至電路導體燒融,電子產品爆炸等。
6結束語
關鍵詞:機械設備;機電工程自動化;建筑工程;相關概念;促進措施
0前言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自動化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更新,機電工程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有了全新的調整。相關部門開始側重于機械自動化的開發與系統建設。希望通過技術的改進,進一步完善機電工程系統功能,并且將其有效的應用到各個工程建設當中,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水平,獲得顯著性的提高。
1機電工程自動化技術應用的現狀
在全新的機電行業領域,自動化技術占據著主導地位,并且因為其所具有的優勢和功能十分顯著,所以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工程項目開發當中。尤其是在建筑領域,以自動化技術為支撐,就建筑工程內部機電系統進行完善和優化,能夠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對于促進建筑工程在未來實現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現狀比較良好,國家在該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重視度較高。因此,相關單位需要加強該技術體系創新工作的思想重視,根據機電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明確技術創新目標,從而構建自動化、智能化的機電系統。
2機電工程自動化技術應用發展方向
2.1機電一體化發展
在今后機電領域,機電一體化,是自動化發展的代表[1]。所謂機電一體化,便是將機械與機電相結合,構建有機整體,從而保證機電系統更加完整,實現系統的自動化控制。通常情況下,該系統所包含的元件具體有傳動系統、動力源以及傳感器等。將上述元件有機整合,便可以實現一體化作業體系的構建。相較于傳統的機電模式,該體系所具有的優勢十分突出,不僅能夠協調系統內部工作環境,也能夠保證系統作業更加高效,運行環境更加安全、穩定。
2.2網絡化與控制智能化發展
機電工程未來發展方向主要以自動化為主,而在該發展方向下,網絡化、智能化是主要的技術特征。在今后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相關單位可以側重于網絡技術的應用,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對機電工程進行自動化控制。將計算機與互聯網相結合,構建成有機的技術體系,從而為機電工程內部控制系統建設,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通過以網絡為支撐的自動化控制體系建立,能夠有效改善機電工程運行環境。在提高系統整體作業效率的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2.3結構設計標準化,模塊化發展
在機電工程未來發展領域,標準化、模塊化是實現自動化發展的關鍵[2]。在針對機電工程展開內部結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圍繞上述兩個關鍵詞,就內部結構元件和布局進行優化,從而保證機電工程體系的內部結構和功能更加全面,也能夠延長工程體系整體的使用壽命,促進我國的機電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全新時期。
3機電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3.1位置誘導技術
該技術是原有定位技術基礎上的改良和創新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技術手段,該技術所呈現的功能優勢更為突出。在機電工程領域,該技術占據十分關鍵的地位。能夠幫助機械設備明確具體定位,然后科學、合理的按照一定的路徑進行工作。相關單位在使用該技術進行施工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注意事項。首先,合理規劃工作線路,為機械設備正確運轉提供路線導向。同時,考慮到偏差問題,不斷的調整線路,從而保證機械設備的作用位置更加精準。不僅如此,通過位置誘導技術,能夠自動調整機械設備的參數誤差,提高設備的運轉精度。
3.2建筑機械的機身位置識別技術
在建筑機電領域,確定機身位置至關重要[3]。通常情況下,相關單位所采用的確定方式,通常包括兩種類型,分別從內部和外部進行識別。該識別技術也是自動化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技術手段,具有著顯著的功能和作用。在借助內部識別技術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借助于設備自身的結構和元件進行自主識別。經過識別技術操作完成之后,會得到相應的數據。工作人員需要將所得到的數據整理到計算機系統當中,并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此作為依據的,確定機身的位置。而外部識別則主要依靠超聲波,進行識別與操作。因此,相關單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識別技術手段。
3.3安全保障技術
該技術在建筑機電工程,也是一項比較有代表性的技術手段。眾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一項施工環境比較復雜,對技術要求比較嚴格的工程項目。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風險因素。為了保證工程整體施工作業環境更加安全,安全保障技術,一種全新的自動化控制技術,被有效提出,并且廣泛的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領域。該技術的應用,有效規避了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隱患,提高了工程施工建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可以說,該技術的應用,對于控制風險成本,促進建筑行業實現深入發展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說,在今后技術開發領域,相關部門需要重點加強自動化技術的推陳出新,構建全新的建筑工程環境。
【關鍵詞】機械電子 課程建設 創新
【基金項目】2015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5M580945);朝陽區博士后工作經費資助項目(編號:Q500100220160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15-01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是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學科之一。機械電子是工程科學中的一個跨學科專業,在機械制造、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與我國高新科技發展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相關。
一、世界各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特點
(一)美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主要特點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高等教育的典范,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學科建設體系,對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美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非常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以及學生的國家化水平。積極引導課程與社會、企業的廣泛對接。通過推進學生與企業、市場以及國際化的交流,將新的思維、新模式、新方法引入到本課程中。
重視企業、市場的需求,授課的方法、模式及時更新。課程負責人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將授課方法,培養模式及時更新,通過現代化特別是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改革授課方式、課堂管理等。及時將課程大綱、教材更新。鼓勵學生在學習階段創新技術了解市場,創新創業;另一方面也通過對市場的及時把握直接為美國和全球的人力市場輸出高科技創新型機械電子工程人才。
在授課過程中,大膽推出個性化教學。不拘泥于課程大綱的限制,依據教師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學校也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組織教育教學專家指導每位學生的需求。
積極推動以科學研究為先導的教學,重視基礎研究,通過大力開展科學研究保證美國科技領先和高級人才的迅速成長。因此,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授課團隊,在授課過程中嚴格執行考核要求,保證了培養質量。
(二)英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主要特點
英國的課程教育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研究生教育之一。進入到新時代之后,為了確保本國在教育界的領先地位,維護本國在世界上的學術精英地位,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教育改革也呈現出新的發展動向。
在英國,授課教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能夠創造性的學習、必須選拔一批極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教授課程。因此學校、學院在遴選授課教師的時候非常重視教師的科研創造能力,并且把能否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技能的學生作為評價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
在追求教學目標的統一過程中,英國也非常注重學校的個性化發展。盡管培養目標不盡相同,但最終的大的、統一的目標是為了本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經濟進步、科技昌盛作出努力。
英國的學科建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問題選擇相應的課題。英國學校經常性的組織多個跨專業的專家和教授指導學生,發揮個人的長處,使得學生擴大視野,并能夠在實際問題中得到鍛煉。
此外,英國的學校非常重視與企業、工業界和政府的聯系和聯合。經常性的邀請企業界認識聯合制定培養方案,為學生在就業市場取得相當大的前期優勢。
(四)大洋洲澳新兩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主要特點
嚴格的授課教師選拔標準和流程,澳新兩國一直仿效的是英國式的教育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化視野和高標準的教師隊伍。同時特別重視授課教師和企業界的合作,經常性的聘請在企業界有著良好口碑的具有工程背景和研發經驗的資深人士擔任校外教師。
更加嚴格的入校標準,通過執行嚴進嚴出政策把握。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通過設立卓越班的形式,每幾個月不定時的考察,通過授課教師組織全部人員圍繞該項課程的某一點問題討論。考察成績由任課教師隊伍加權打分,當考核不合格時隨時轉到普通班。
重視課程的社會服務,努力與企業界建立聯系,積極與企業界溝通,探索市場需求,然后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添置教學設備和優化課程內容。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學科建設評估體系論證
由于機械電子工程學科交叉學科多,學生質量與熱門學科尚有一定差距,授課教師的積極性也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借鑒國外關于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的優秀成果,結合我國實際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評估體系。
層次分析法是通過對評價結果的逐次分解,對相關評價指標打分再乘以加權系數得到最終結論的分析方法。該方法相對于平衡積分法、專家團評價法來說雖然設立了中間層的檢驗環節,具有降低主觀性的優點,同時計算方法簡單、明了具有良好的推廣性。
通過對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評價內容具體化,科學分解每個目標的內容。選擇若干名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組成評估小組對每一層的權重進行比對和確定,按照兩兩比對取最大的原則確定所有目標的權重。總分分為優秀、良好、合格、較低、較差,通過計算每一層的最終值將會落入到相應的區域中。完成整個課程體系的評估。
三、研究結論
本文在分析了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分析比較了發達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的主要特點,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評價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運用層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構建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評價體系,并且簡單、科學。同時也可看出,國外對于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建設中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與企業界的緊密聯系。這一特點也為我們后續對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建設目標的設定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機械學科專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1):9~12
[2]李丹青. 學科建設: 轉型期高校發展的根本[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2: 000.
機械電子產品雖然結構相對簡單化,沒有摻雜過多的運動元件或者部件,但是它的內部結構是非常復雜的,若想要產品的性能得到提高,就必須將傳統落后的笨探究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姚磊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河北保定071000重機械面貌徹底拋棄,縮小物理體積。由于機械電子工程所涉及和利用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所以電子機械工程是一種具有極強綜合性的學科。機械電子工程的基礎是傳統機械工程,同時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來強化機械電子工程的核心力量。這使得機械電子工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更能體現出科學性,并且能夠保證滿足系統配置方面的設計需求。機械電子工程充分利用到專業設計模板來完善機械電子設備,發揮設計應用中的模板作用,這樣有利于保證機械電子工程設計能夠順利進行。機械電子工程產品在設計結構方面較為簡單,并且元件利用數量也是相對較少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通過持續提升產品性能,強化機械電子產品質量,優化機械電子產品的結構,來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
2人工智能的定義及特點
何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控制論、神經生理學、語言學、心理學、哲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性學科,是21世紀最偉大的三大學科之一。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實經歷了一段非常漫長的歷程,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開始發展的初期就已經被應用到了各個方面,只是它在起初所發揮的作用相對而言是非常小的,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引起足夠的注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工智能已經擺脫了過去相對弱小的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工智能發生的這些轉變正是人類對計算機的應用和熟悉程度的轉變。信息時代的趨勢已經使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很大的強化,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需要依靠人工智能的力量和支撐,相信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更加深入的研究,人工智能模仿人類思維的能力定會越來越強大。只有對人工智能不斷創新和改善,才能在計算機語言理解和應用方面得到更大的進步,才能更加符合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需求。
3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機械電子工程在應用上不穩定主要表現在系統輸入輸出的問題,即利用數學方程來建立模型,并且依靠人工智能來完成對傳統知識學習的更新,這種解析數學的相關方式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傳統機械工程方式的應用是非常簡單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時期出現的機械電子工程系統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是相對復雜的,會通過配置多種系統對信息類型來進行區分。但是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在計算機電子工程中,人工智能信息處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解析數學措施,其應用方式主要是利用網絡神經系統對網絡系統進行合理安排,將神經系統迷你成人腦的結構,根據相關數字所傳達出來的信號,對已經搜集到的資源進行參數分析。其實,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性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種特點,沒有辦法對網絡系統進行有效的描述,同時在建設系統資料庫的過程中進行嚴密數學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若是出現錯誤會直接影響到網絡系統的建設,甚至導致網絡系統的崩潰。創新工程方式,加強人工智能信息的服務建設是保證機械電子工程能夠順利開展和進行的關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生活方式的單一性早已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速度。不斷完善的綜合性人工智能系統必將會使生產模式發生轉變。利用模型推理系統和神經網絡系統的優勢來補充綜合性人工智能,逐步完善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網絡系統得到完善的必然結果就是模型推理系統。同時,模型推理系統也是二者功能性融合的重要體現。人工智能通過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完整性表達,完善機械電子和人工智能的密切關系。
4結束語
由于CDIO的教育理念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寬更深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逐步具備足夠的人際交流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產品和系統的構建能力,適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所以并聯機器人與機電系統實驗室(以下簡稱“機電實驗室”)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于2009年開始積極引入CDIO教育理念,從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實驗內容、教學方法及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重大改革。
2基于CDIO的機電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2.1培養目標的確定
CDIO的12條標準之一即為以CDIO工程教育為基本環境,強調技術知識和能力的教學實踐要以產品、過程或系統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作為工程教育的框架,使學生的基本個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對產品、過程和系統的構建能力達到專業設定的目標,并且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且能在生產一線從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產品的設計制造、控制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結合CDIO教育理念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機電實驗室將以應用型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主線、以企業對應用型工程師的能力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生產一線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為提升來定位實驗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
2.2實驗教學內容
CDIO教學理念注重一體化教學,強調能力培養,同時要求培養計劃的設計做到各學科之間相互支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越來越多的與電氣、控制、通信、材料及系統學等學科進行交叉。因此,實驗教學特別重視基礎訓練、拓寬專業,重視綜合實踐性以及系統設計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合理構建實驗教學內容。
1)加強原有的專業基礎類實驗,開設課程三級項目。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三大知識模塊:機械設計及制造知識模塊、強電知識模塊、弱電知識模塊,所涉及專業課程繁多,倘若側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則容易出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脫離、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的現象。所以,需要加強原有的專業基礎類實驗教學的同時,針對一門或兩門課程設計三級項目,將實驗融入到三級項目中,學生可以根據項目需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這種基于項目的學習,改革了枯燥無味的呆板實驗,給學生創造了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
2)結合工程實際設計實驗內容。
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產品設計技術趨于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相當高,機、電、控已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企業對機電類專業人才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適應性強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因此,機電實驗教學對機電專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業界需求進行分析,從市場需求出發來培養學生。打破各門課程的界限,拓寬實驗內容范圍,按照對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設計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工程應用教學環境。如結合工程實際,增設機、電、控綜合實驗,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流體傳動、電氣控制、PLC、機械工程測試、傳感技術、嵌入式技術等多門課程的知識,并會使用各種實驗設備儀器。
3)完善機械工程研究實驗平臺,加強理論研究能力的培養。
引入CDIO教育理念后,機電實驗室不斷完善機械工程研究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設備和計算機,制定具有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及研究性的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夠結合相關技術進行系列理論研究,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新的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機械電子工程領域較強實踐操作能力及扎實的理論分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2.3實驗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
CDIO教育理念提倡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職業道德、學術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統掌控能力,從而培養既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國際化工程師。為此,機電實驗室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教學方法,發動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和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意識;采用多方面、多樣化的綜合考核方式,不僅對學生進行考核,還要對實驗教學人員進行考核,各個環節的考核結果相互融合,不僅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技術能力、工程素質、交流與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考核,也能夠提升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積累工程應用經驗。
2.4實驗教學案例
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人才戰略方案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以上從培養目標、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論述了機電實驗室引入CDIO教育理念后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下面以機電一體化專業核心項目體系的實施為例,談談機電實驗室引入CDIO教學模式后的教學實踐。該項目以《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和《機器人》三門課程為核心設立,包括兩個實施階段,其中在三級項目階段,學生以團隊的方式自主完成以嵌入式計算機(單片機)控制系統為核心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智能小車的構思-設計-制作-調試運行;在二級項目階段,學生運用四周時間,進行自主創新研發,自主設計集成一個取料手爪或運料的自動翻轉車廂,將智能小車升級成為移動式的抓取機器人和移動式搬運機器人,通過進行機器人運動控制規劃,控制機器人完成一系列復雜的動作,如手爪張合、車體回轉、智能循跡和避障、協同作業等任務,最終由兩個機器人協作配合完成一次物料的抓取和運送任務。學生自主完成從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加工制作到集成調試的全過程,最后以分組比賽的方式驗收。
3教學實施體會
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類已廣泛使用石制和骨制的工具。現代各種復雜精密的機械,都是從古代簡單的工具逐步發展而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讓我們細數下被稱為機械專業的“七種武器”吧。
拳頭也許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武器,卻是最基礎、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武器。機械工程專業也如此,它是機械專業的基礎,是一個以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修理各種機械過程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業。機械工程專業的知識可應用于汽車、飛機、空調、建筑、橋梁、工業儀器及機器等各個層面之上。
獨門絕技:工程制圖、AutoCAD輔助設計、機械制圖、機械原理。
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槍,百兵之祖是為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機械制造的始祖,其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以及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進行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今后可在科研單位從事本專業的研究工作,或是在各類機械制造行業從事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生產組織管理等工作,抑或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獨門絕技:電工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械設計、電子技術、機械加工工藝、液壓與氣動技術、檢測技術、數控技術。
多情環為什么叫多情環?因為這雙環無論套住什么,立刻就緊緊地纏住,絕不會再脫手,就好像是個多情的女子一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也是如此多情。它是材料科學、成型工藝及自動控制技術等多個學科交叉而成的綜合學科,培養的是具有材料成型加工基礎理論與應用能力,今后可從事設計制造、科學研究、材料成型設備與模具設計開發、生產運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設有兩個專業方向,分別為金屬成型及模具方向和塑料成型及模具方向。
獨門絕技:工程圖學、工程材料、彈塑性力學、材料成型技術基礎、熱加工工藝基礎。
孔雀翎作為一種暗器,特點是小、精、準,這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所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該專業的畢業生需具備儀器設計、制造、測量、控制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測控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儀表、智能設備、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從事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獨門絕技:機電裝備設計、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機電傳動控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碧玉刀白銀吞口、黑鱉皮鞘,鑲著七顆翡翠,說是武器,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品,這正好符合工業設計這個偏藝術類的專業的特點。工業設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于機械類的工業設計專業,一部分屬于藝術類的產品設計專業。機械類工業設計主要學習機械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如結構與功能、結構與材料、外形與工藝、產品與環境等;藝術類的產品設計專業主要學習造型設計原理,以處理好各種產品的造型與色彩、形式與外觀的關系為主。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教學、科研等工作。
獨門絕技:設計概論、設計圖學、工業設計機械基礎、設計材料與工藝、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模型設計與制作、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離別鉤是一柄特殊的鉤,既不像刀,也不像劍,前鋒雖然彎曲如鉤,卻又不是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正是如此,名字像機械專業又不同于傳統的機械專業,其前身是化工機械專業。該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醫藥、食品、機械及勞動安全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獨門絕技:化工原理、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設備設計、工程熱力學、過程裝備腐蝕與防護、熱加工工藝基礎、熱加工工藝設備及設計、檢測技術及控制工程。
目前在中國技術信息飛速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發展的主流。控制工程屬于信息技術一種,在我國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小編在對控制工程在機械工程中應用的一些相關內容,進行了篩選、分析和參選。希望帶領大家一起步入控制工程,給予大家一定程度上的幫助,以此提升。控制工程論文題目如下:
1.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動態實踐教學的探索
3.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設探索
4.水污染控制工程綜合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5.控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6.黃土丘陵溝壑區溝道土地整治小流域控制工程設計標準研究
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8.培養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思考
9.“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中課程體系的制定研究
10.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的研究與開發
11.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評估的方法與實踐
12.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課程建設探討
13.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建設
14.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探討
15.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的制訂與實施建議
16.基于建筑設備節能優化的控制工程研究
17.試論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18.《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機應用方法
19.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定位以及發展方向的探討
20.長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水動力數值模擬
21.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和過程工程
22.談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23.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討
2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5.控制工程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
26.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
27.淺談設計階段如何控制工程造價
28.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引領下的控制工程課程實驗改革
29.基于卓越計劃的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認證探索
30.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探析
31.自適應理論在控制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概況
32.《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
33.淺析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3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3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改革與實踐探索
36.淺談工程造價咨詢對控制工程造價的影響
37.Matlab仿真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38.控制工程立體化教材建設
39.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
40.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1.控制工程數學基礎”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研究
42.MATLAB軟件在《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43.《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44.控制工程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
45.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4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引入計算機模擬方法教學的研究
47.沈陽工業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改革
48.金融工程視角下B-S模型與金融期貨價格研究
4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改革實踐
50.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51.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52.基于LabVIEW和Simulink的過程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開發
53.基于MATLAB/GUI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數字仿真系統研究
5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55.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背景的認識
56.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57.基于環保設備工程專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建設初探
58.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
59.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60.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體系改革探討
61.我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62.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建設
63.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64.CDIO指導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65.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6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3+4”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
67.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68.關于“指揮與控制工程”學科的初步探討
69.蘇支河實施控制工程后對湖北省洞庭湖區荊南四河生態影響分析
70.控制工程技術及MCAI的設計
71.探析控制工程理論及工程應用
72.控制工程數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73.電磁流體控制工程中的電磁環境特性研究
74.現代控制工程基礎虛擬實驗系統的研究
75.Flash技術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76.緊貼行業需求,校企協同培養控制工程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77.基于LABVIEW軟件開發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軟件的研究
7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思考與探索
79.“控制工程數學基礎”教學中Matlab仿真的輔助應用
80.應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81.機械工程類“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82.我國機械加工技術與控制工程概述
83.探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84.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設與特色的探索
85.《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
86.鄱陽湖控制工程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8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探
88.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
89.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
90.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思考
91.典型案例仿真技術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92.廣西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就業與定位分析
93.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94.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立體化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95.過程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9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CAE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
97.關于機械制造與控制工程之間的聯系
98.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機電;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1-0089-03
0 引言
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人才質量的培養。把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作為考察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1]。在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大背景下,作為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的地方高等院校已走過一段艱難的歷程,雖然沒有成形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卻都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必須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認真考慮,進行必要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1 機電方向畢業設計現狀分析
目前各高校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第八個學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學生們紛紛把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和考研究生做為頭等大事,從而忽略了畢業設計環節對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機械電子類畢業設計多停留在任務書-開題報告-中期答辯-圖紙-說明書-畢業答辯的形式,學生們從開題到答辯,整個設計要發揮想象力,雖有畢業實習環節,但可參照的實物結構不是很多。所有的設計都是在理想的狀態下,合理即可,因為這種“完美”的設計不用實際制作去檢驗。只設計不做實物的設計被學生認為與企業技術不對接,是找工作、考研的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畢業設計這一環節質量毫無保障,所以必須對畢業設計進行改革,為企業、為學生服好務。
2 畢業設計改革具體內容
2.1 畢業設計題目的改革
做好畢業設計要從題目入手,把好入口關。現有的畢業設計題目一般是由教師給定,或者指導教師與學生共同擬定,在保留現有給定題目的基礎上,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題目的來源。
1)企業實際工程應用題目直接走進畢業設計。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需要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那么畢業設計的題目就可以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題目[2,3]。另外,在近幾年學生擇業時,企業會要求學生畢業前至少在企業工作半年以上,利用好這段時間,學生可以從工作出發,制定解決單位工程實際問題的題目,這樣學生會很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使畢業設計內容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還能從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更快地接觸工作崗位中的實際技術問題。
2011年開始,機電專業對進入煤礦工作的學生百分百地安排了煤礦機械方面的畢業設計題目,涉及到采煤機、掘進機、裝載機、刮板輸送機、皮帶輸送機等大型機械的部分結構設計。2012年在此基礎上又新增加控制裝置的電氣和機械的設計題目,如刮板運輸機遠程控制裝置設計等。2013年已有部分題目要求制作出模型,一步步逼近工程實際應用,使學生畢業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走上工作崗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題目擬定需要企業的大力配合,更需要學校改進考核標準,二者缺一不可。機電專業于2013年開始小范圍實施這類題目,其中一項與某煤機廠共同完成了采煤機截割部輸出扭矩軸的改進設計,保護了扭矩軸的同時,還解決了更換扭矩軸帶來的麻煩。
2)結合大學生創新科技實踐活動,擬定畢業設計題目。高校中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創新科技活動作品不應只停留在制作完成階段,完全可以在畢業設計中得以充分體現。這類實踐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競賽、實際制作的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精神及實際動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這樣的作品適合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對其實用價值進行思考,改進后完善技術文件及圖紙繪制,從而延伸了前期實踐成果,保證了教學的完整性。參加大學生創新科技活動的學生都受益匪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
為大賽準備的各種創新科技活動作品,大多是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而作,有時會應用一些現成的機械結構或電控模塊,比賽過后,學生們不會細研究這些機構或模塊的設計思路、加工過程等,但延伸到畢業設計就可以完成作品的整個設計、選材以及加工等環節,對于學生而言也更容易完成。2011年開始把競賽的優秀作品納入到畢業設計中去,如六足機械人、智能防盜系統的設計、水位控制系統的設計、旋轉LED燈的設計等,在畢業設計環節完成控制系統的參數設計、機械結構的零部件設計等,收到良好效果。
3)跨學科跨專業的題目、大型題目可建立畢業設計團隊共同完成。機械電子專業的畢業設計目標是要完成機電設備的機械裝配結構圖的繪制、設計原理的闡述、電氣控制部分及設計過程的說明(說明書),一個學生做這樣的題目不能兼顧零件的加工工藝、產品的外觀設計、材料的合理選擇等方方面面,但可以根據題目的特點跨學科合作完成一個題目,例如與工業設計專業合作完成產品外觀設計、與機械制造專業合作完成機械制造過程中的工藝設計、與材料專業合作完成選材問題、與電氣專業合作完成電氣控制部分等,真正把一個題目完全按照工程實際設計、制造流程,由多個學生共同完成。這種跨學科合作題目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加深學生對實際工程設計項目所涉及領域的了解,為培養后備現場工程師奠定基礎。
大型題目拆解后由多名學生共同承擔,符合工程大項目的實際設計流程,學生可以對自已承擔的部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樹立全局、合作的思想。表1中列出了歷年來畢業設計題目分配情況。
2.2 畢業設計內容方面的改革
畢業設計環節要跟上卓越工程師所達到的工程能力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在內容上就要有所突破,在保留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有所創新。內容的改革見圖1。
原有的畢業設計是要完成任務書、實結、開題報告、圖紙、說明書等工作,也就是說大部分工作停留在書面材料上。經過上述題目的更新,畢業設計的任務目標可以規范到模型的制作、實物的制作、實物+軟件仿真等。而在文件整理上可完成制作過程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原理說明書、使用注意事項等,仿真部分可完成仿真全過程的分段解讀、仿真結果的演示。這使得學生可以在有限的畢業設計時間內,較好的完成畢業設計,內容上突破原有文件考核較多的方式,從重實際應用出發,減少文件考核數量,增加實物考核項,其核心是要增加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企業題目源于學生在企業鍛煉實習模式下,或學生已分配到企業工作前提下,在企業由企業技術人員輔導完成的畢業設計,該類題目突出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可以以解決哪類工程實際問題及解決方法等作為設計內容來完成,更能體現出現場工程師應具備的能力。
2.3 畢業設計的管理
題目的準確性是出色完成畢業設計的關鍵,所以立題要慎重,要經過專家委員會的研究通過,對不合適的題目,委員會及時反饋給指導教師,經修改后再審核,從而構建一個分類較細的畢業設計課題庫。題庫的建立要在大二或大三時就完成。
對于與企業深度合作的題目,原則上題目由企業技術人員與校內指導教師、學生共同擬定,但主要以企業為主。以這種形式作畢業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文件要完成,但要和校內題目有所區別,題目答辯時要重視企業技術人員的意見,管理上見圖2。
3 結束語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多個教學環節的參與和保證。畢業設計這一環節要想達到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就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綜上所述的這些革新,一是學生能很好地利用這一環節,檢驗自已所學過的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運用情況,從而為真正成為一名卓越工程師樹立信心――強學生;二是培養了一大批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使教師能真正實現與企業技術的對接,共同研發更具實用價值的課題,這些課題的完成,既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又將對教學各個環節起到促進作用――強教師;三是通過畢業設計內容的改革,能培養出一大批卓越的現場工程師,這些工程師的表現將擴大學校的影響,從而做到強校。如此形成良性循環三贏的畢業設計模式必將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J].中國大學教育,2010,(7):4-5.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發展措施
自動化技術的產生及發展為我國其它的技術發展帶來了有利的條件,包括計算機、網絡通信以及電子技術等。通過融入自動化技術能夠改善技術原本的應用效果,使其在更多的領域中發揮出有效的作用。而當前電子信息工程中自動化技術是重要的研究內容,為了使電子信息工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應對電子信息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進行不斷地完善,為電子信息工程相關行業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提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水平,促進工業現代化發展。
1自動化技術概述
1.1自動化技術的概念。自動化技術作為綜合性較強的技術,與信息論、控制論等理論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系,受到了計算機技術應用及控制理論的影響。作為當前的工業產物,自動化技術的產生能夠為工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動力,由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范圍較大,能夠滿足不同行業的發展需求,尤其是電子信息化工程設計。利用計算機來代替人工模式,使程序具有自動化功能,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及資源,還可避免人工操作失誤造成的影響。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使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優勢,還可使設計人員的思維能力等得到提升,給技術的應用帶來保障。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實現更多的功能,在一些難度較高或者內容單一的工作中起到有效的作用。1.2自動化技術的重要性。自動化技術在生產及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能夠與多種技術相互結合改善應用的效果。在工業生產領域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提升生產的水平,使傳統生產模式得到改變,為工業生產企業的經營帶來了良好的條件。在工業生產中,需要借助自動化技術控制生產機器及設備,提升機器操控的自動化水平,還可加強管理的效果,使制造工作得到優化。此外,在生產中涉及到了危險性較高的環節,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保障生產的安全性,避免不良的影響。而部分生產環節中是單一的工作,具有較強的機械操作性特點,在進行這些工作的時候,對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低,僅僅需要進行重復操作即可,如果采用人工方式會使人員產生厭煩的情緒,還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及準確性。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使生產穩定地進行,保證了準確性及效率,大大提升了生產的水平,還可保證最終的生產質量。因此,自動化技術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應將其有效應用在不同的領域及行業之中,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優勢,提升社會經濟效益水平。
2我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發展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為電子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改善。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中,涉及到了多個領域,這些技術已經成為了人們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應重視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但是當前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應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改善,對技術的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我國對電子信息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由于單一的研究模式難以發揮作用,理論缺少實踐的支持,這使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發展受到了阻礙。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因此,應加強對自動化技術的研究,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及工作質量。
3自動化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實踐
3.1在設計方面的應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設計作為主要的內容,在社會的發展下,人們對設計有了更多的要求,需要針對設計方面的需求對技術進行改善。在自動化技術的支持下,能夠使設計相關問題得到解決,使人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為多個領域提供了有效的幫助。由于大部分工作內容都需要以設計為原理來實現,當設計中產生了問題,會對之后的工作造成影響。傳統的設計中人員基本通過人工方式來完成工作,包括圖表繪制、數據記錄以及分析等,這些工作以人工方式來進行會產生較多的疏漏失誤問題,導致工作量增加,效率比較低。因此,根據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實際需求進行分析,應利用自動化技術改善這種傳統模式,使設計工作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為設計提供良好的條件。自動化技術的融入能夠使基礎設計工作的人工操作模式被取代,實現自動化設計,提升工作的效率。使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及檢測,不僅可保證設計的效果,還可提升工作的精確性,使設計工作得到全面的改善,并且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其高效地完成設計工作,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項目中,為其他工作的進行帶來幫助。其中,CAD軟件作為一種重要的產物,在設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計算機即可完成復雜的設計工作,使設計草圖轉化為完整的工圖,應用其他類型的軟件進行處理保證了設計的精確性。運用自動化技術能夠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工作,例如三項電路及互感電路等,在技術的支持下可使電路得到有效的改善。另外,電子信息工程自身的設計也需要自動化技術的支持,通過對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保證設計的效果,使工程的水平得到提升,為其應用帶來保障。自動化技術自身的優勢能夠提升數據的處理效率,滿足多種設計工作需求,減少了人工的投入,可使復雜的操作得到簡化。在當前的不同行業企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可降低投入成本,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幫助,不僅能夠提升工作的質量,還可實現企業的智能化發展,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3.2在制造及辦公方面的應用。在電子信息工程發展中,制造方面的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制作中一般涉及到了軟件及硬件相關方面內容,硬件指的是生產所使用的設備,軟件是計算機控制的系統程序。在傳統的制造工作中,硬件及軟件的制造都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來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人的壓力比較大,工作量也比較繁重,會使其產生厭煩及疲勞的問題,難以保證制造的質量。應用自動化技術能夠改善這種問題,使軟件及硬件的制造流程得到優化,還可實現智能化的操作,建立計算機控制程序及數據庫,為設備制造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制造的精確性得到保障,提升了制造的水平。運用這種模式能夠減少工人的工作量,還可利用計算機自動收發工作數據,進行合理的排序。使用計算機能與其他功能的設備之間建立聯系,加強了不同設備的協作能力,使產品生產的效率得到提升。在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輔助下可進行產品質量檢測,使人員及時發現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對其進行改善,為產品的生產帶來保障,使生產達到實際的要求,避免對產品的使用造成影響。在辦公方面,自動化技術也可發揮出有效的作用,由于辦公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文件,采用人工的方式處理文件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也會造成失誤問題。應用自動化技術可對工作文件進行自動記錄,對文件進行排序,并且完整地保存下來,避免文件被損壞或者丟失,便于人員進行查找使用。在自動化技術的協助下,可保證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及效率,降低了工作的難度,節省了大量的工作時間。當在工作中產生了信息錯誤的情況,會對之后的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還會帶來嚴重的損失,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因此,應合理應用自動化技術,為制造及辦公領域帶來有效的幫助,提升各項工作的質量,使工作順利完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進而發揮出自動化技術的優勢。
4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支持及發展趨勢
4.1數控技術的支持及發展趨勢。在技術的創新發展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應用發揮了更多的優勢,可使傳統生產模式得到改善,使用后臺程序進行智能化生產。為了實現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生產模式,還需要外源技術的支持,也就是數控技術。該技術指的是借助現代計算技術向生產設備發送指令,使設備能夠根據收到的指令開展生產工作,可見數控技術是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中的核心技術支持。數控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未來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實現控制的智能化功能,這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準確處理各項數據及系統,有效控制機械數據及電子化系統,保證了機械電子工程的整體性能,以滿足生產工作的需求。另外,在智能化發展趨勢下,包裝機械應具有多功能化的特點,例如食品包裝等,使用電腦智能儀器來進行包裝控制,可實現自動化生產的目標。4.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及發展趨勢。計算機網絡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下的重要技術,當前社會的生產及工作都需要網絡技術的支持,而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發展也需要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將兩者融合可使網絡技術與電子設備連接起來,使信息傳輸的效率得到提升,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溝通條件,對人們的工作及生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的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技術在未來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向著結構設計標準化、模組化方向發展,為更多的行業提供有效的支持。
5結語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的生產運行,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電子信息工程建設中,應對技術進行不斷地更新,使其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其中自動化技術逐漸得到了應用,為各項生產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將其應用到電子信息工程中能夠實現生產自動化,提升了生產的質量,為電子信息工程未來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條件。
參考文獻
[1]張鐳.電子信息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9(3).
[2]翟斌,李登輝,周達明.電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動化技術分析[J].電腦迷,2018(1).
[3]孔維禪.電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動化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