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冶金專業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冶金專業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冶金專業基礎知識

第1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字:課程 意義 問題 教學方式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落實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行動計劃》中提出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展學生更廣闊的就業方向,我校在中職會計專業中開設了《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課程。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深入進行思考。

一、《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在中職會計專業中開設的意義

1、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經濟理論知識。

今年來,市場經濟已經滲透全國各地,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改變人們固有的理念。同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經濟知識的渴望程度越來越高。在中職校園,這股氛圍也在學生間彌漫著;學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經濟知識,想知道各種經濟想象的原因,這便讓他們對經濟知識充滿濃厚的興趣。《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課程的開設,迎合了學生的需求,通過這門課程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經濟知識和技能。

2、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

會計專業學生將來就業方向主要是企業,而企業是社會市場經濟的主體,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充分的經濟知識。在這門課程中,學生掌握了財政的收支、政府的預算、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業務、金融市場等知識,這些知識從多面出發,讓學生了解更多。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許多,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3、為繼續學習專業知識作鋪墊。

在會計專業課程學習過程里,涉及到許多經濟領域的概念、事項,如果學生不理解該項的含義、流程,那么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而不能融會貫通。比如,在會計專業課程企業財務會計中涉及到金融資產這章節,大部分教材對股票、債券、基金等只作簡短的介紹,甚至有些教材連概念都沒有。什么是股票,它是怎么產生的?分紅的意義?什么是現金股利,股票股利等?學生不理解這些內容,那么對這么業務的賬務處理只能依葫蘆畫瓢。這門課程的開設,能讓學生更具體、更詳細的理解這些金融工具,為他們學習好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4、加強學生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社會環境的瞬息萬變,對就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的變化也越來越大。為增強學生對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這門課程的開設讓學生有更多得選擇,更多的前進方向。

二、《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新事物多,概念性強,學生基礎差,掌握效果不理想。

《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對會計專業而言,是一門會計專業基礎課,一方面由于課程中出現新概念較多,理論性較強;另一面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弱,因而讓這門課程的教學難度加大。

2、教師隊伍多樣化,專業知識欠缺。

擔任此課程的教師隊伍中,有出自各種專業的;專業對口的教師較少,導致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透徹以及經濟知識結構不夠全面。

3、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理論知識較多的課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常用運用講授法進行,對于其它教學方面運用較少。不豐富的教學方式,在大量的經濟理論知識的背景下,學生對經濟知識的濃厚興趣會越來越低,最后轉為厭倦。

4、教學與實際生活缺乏緊密結合。

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經濟的影子。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單純講理論,偶爾能舉些例子。對于學生來說,理論過于遙遠,舉的例子往往又是呆板的,脫離實際生活。

三、《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教學方式的探索

1、以鮮活、生動的現實事件形式展開。

學生尤其愛聽社會上發生的各種新鮮的事物,事例可以吸引同學們的興趣,同時生動地例子在不知不覺中向學生滲透相應的經濟知識。比如,在財政政策的授課中,通常學生對財政政策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缺乏實質的認識。教師在授課中,可以以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為背景,講授這兩者在現實生活的表現。

2、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這種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使學生在教師安排的任務當中完成學習。對學生而言,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同時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以及對自身的認同感;對教師而言,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把填鴨式教學轉為學生自主探究性教學,創造開放的教學空間。在《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可以常運用此方式,如:在學習商業銀行業務章節時,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平時業余時間收集銀行的相應業務,再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本組的成果,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成品,同時加入商業銀行業務的知識。

3、實操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弱化純理論的枯燥性。

這課程理論知識占有的篇幅較大,授課過程容易變枯燥。學生往往喜歡動手操作,那么在一些章節中有實務操作內容,如稅收計征、貼現以及股票等,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通過實操活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許多證券公司官網中都有模擬股票交易軟件,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軟件結合股票知識授課,如此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提高他們動手的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第2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冶金 基礎知識 項目化

筆者所在學院的冶金技術專業在“全國百所骨干院校”建設過程中,被評為重點專業,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重構、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內容等。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進行了冶金基礎知識課程的改革,在教學中引入真實工作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課程開發背景

在“8337”發展思路中,提到“要把內蒙古建成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在“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到,“推進冶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搞好粉煤灰綜合利用,促進鋼鐵、有色金屬生產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冶金行業是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能源大省,擁有鋼鐵、鋁電解及加工、銅鉛鋅等多家大型企業。

為服務自治區經濟,提供適合企業需求、符合崗位能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筆者所在學院將原有的三門專業基礎課程工程材料、冶金物理化學、熱工基礎整合為冶金基礎知識課程,并進行課程的項目化教學。

1.課程開發團隊

課程開發團隊擁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5人。

2.實訓室配備

該課程所需實訓室為金相實訓室、熱處理實訓室、金儼牧鮮笛凳搖⒘魈辶ρ實訓室、分析化學實訓室,能進行試樣的制備和顯微組織觀察、金屬材料的熱處理、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伯努利方程的驗證、層流紊流的區分、流速的測定、固定材料導熱系數測定、泵的揚程測定等實驗。

二、課程開發過程與教學內容設置

1.課程開發過程

通過深入包頭鋼鐵集團、內蒙古大唐國際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調研,發現鋁冶金及鋼鐵冶金企業要求冶金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因此根據專業及專業群的崗位需求,對冶金基礎知識的課程內容進行了修訂。

2.教學內容改革

內容設置為三大情景: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金相組織觀察、熱處理;冶金過程熱的計算、流程時間的調整、生產條件的計算、表面現象的研究;冶金設備內氣體的流動研究、燃料燃燒計算、熱傳遞、耐火材料。

十三個任務:能進行Fe-Fe3C合金相圖、鋁合金相圖識圖、繪制;能制作金相試樣并觀察組織;能進行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能進行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工藝的制定及熱處理后合金的金相組織觀察、性能對比;能進行冶煉過程熱計算;能判斷冶煉過程是否能進行;能分析表面性質;能計算和調整化學反應速率;能進行煙囪的設計和噴嘴的選擇;能進行燃料燃燒的需配入的空氣和釋放的熱量及廢氣的計算;能進行冶金設備的簡單的熱傳遞計算;能進行多種冶金設備對耐火材料的選擇。

3.教學組織形式

以一種種學習情境為項目教學平臺,以問題導向學習為重要手段,通過貫穿始終的交流討論等交際教學表現形式,引導、啟發學生形成自主知識構建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能力。學生針對一個個的學習任務,通過參加討論、決策、行動和檢查的整個過程,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和新經驗,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交流協作的能力,培養再學習的方法能力。

第3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冶金工程 專業英語

高職院校冶金工程專業學生培養外語能力的要求,開展冶金工程專業為了達到英語教學的需要,必須編寫適應高職院校冶金工程專業特點的專業英語教材。

一、教材必須反映英語教學的共性以公共英語的思路編寫突出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的綜合能力,進行聽、說、讀、寫、譯等五個方面的訓練。必須轉變以往專業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重閱讀、重翻譯的思路;把專業英語按照公共英語的教學思路來進行編寫,從詞匯、句法、文法三個方面入手,利用專業英語的教材,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英語能力。明確專業英語教學的定位――特殊范圍內的英語教學的兩層含義。首先,是英語教學;其次是介紹的內容是有關冶金工程的內容英語教學。即英語教學是共性,專業英語教學是個性。教材的構成應用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正文、詞匯表、詞匯練習、句法練習、翻譯、應用文訓練等。

二、教材必須反映冶金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

冶金工程專業英語的教材要反映出冶金基本單元操作,冶金過程中所涉及到其它學科的知識――如環保、經濟指標評價、冶金過程的發展歷史、冶金設備、典型金屬的冶金原理及提取工藝和流程。緊緊抓住專業詞匯的學習、訓練這條主線,使學生能夠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建立起用專業英語這一工具進行專業溝通的能力。

三、教材必須適應高職院校特點,拓展學生知識面

教材必須適應高職院校寬口徑,重能力培養的特點,從“大冶金”的思路出發,教學內容要根據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冶金技術發展的趨勢來進行編寫。做到“一進一退”來編寫教材。“一進”是指教材應延伸到采礦、選礦部分,了解采礦、選礦的基礎知識。“一退”是指還冶金工程材料科學分支的本來面目,介紹物理冶金及新材料研究與應用的相關內容。使學生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了解冶金技術的新進展及采選礦基礎知識、材料科學的最新動態,拓寬知識面。

四、教材必須適應學生需要,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根據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就業及工作中的實際需要,教材應突出對學生專業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即突出應用之訓練及常用交流方式的介紹。

按照先讀后寫,先聽后說的思路來進行學生專業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由學習模仿――應用的模式來重點培養以下幾項能力――撰寫英文摘要、寫推薦信、求職信、會議常用發言、模擬求職對話。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應用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體會到能從冶金專業外語的學習中獲益,便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專業英語的教學。

五、教材內容必須適中,符合高職冶金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

根據我校冶金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應該在12~15單元,每單元可由A、B、C、D四篇文章組成,其中A、B兩篇文章可作為精讀材料;C、D兩篇作為補充的閱讀材料。這樣既保證了教學,又可使學生有一定地自主學習的余地。使課堂的精講多練與學生課余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形成冶金專業英語教學的良性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六、結束語

高職院校冶金工程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只要把握好專業英語,專業與英語交叉的特點,根據高職教育要才培養模式,反映學生的實際需求,內容適中;就能更好地適應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欒國顏.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英語教學探討與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韓紅.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8,(29).

[3]胡仲禹.淺談化學類專業英語的教學[J].南昌高專學報,2005,(2).

[4]孫濤,張瑩.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方法談[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3).

[5]張世云.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框架構想[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

第4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建筑工程系,江蘇 徐州 221151)

【摘 要】以國家中等職業示范校建設為契機,焊接加工專業課程改革課題組在專業建設中結合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和機械制造崗位群的崗位要求,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中《焊工工藝學》和《焊接技能訓練》分離現狀,確立《焊接金屬學》、《典型焊接方法實訓》、《焊接結構與生產》、《金屬材料焊接工藝》為核心專業課程,建立融“教、學、做”為一體的 “功能模塊化,教學一體化”的以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新型課程體系。改革后的《焊接金屬學》教材刪減機械專業通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教材的繁冗知識點,使教材更具有實用性,更滿足焊接加工專業學習的要求。

關鍵詞 焊接加工;教材改革;教學設計;崗位需求

0 序言

我院的焊接加工專業是江蘇省首批示范專業,2012年6月國家中等職業示范校建設第二批項目學校建設方案及任務書下達后,正式啟動5個重點建設專業,焊接加工重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改革隨之啟動。《焊接金屬學》教材建設課題為焊接加工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下的子課題,2013年1月10日獲批立項,于2014年1月結題,目前新編的《焊接金屬學》教材已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1 新編教材在本專業的能力目標定位

焊接主要對象是金屬,“焊接金屬學”課程因此是焊接加工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培養焊接加工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性關鍵課程。課程特別強調工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知識學習、課題實驗、技能實訓、產品實作、生產組織管理、團隊協作精神等培養目標等有機結合起來,使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組織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包括:鑒別金屬材料能力、甄選焊接熱處理方法能力、選擇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處理簡單力學性能測試和熱處理性能測試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屬的晶體結構、二元合金相圖和鐵碳合金相圖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焊接熱處理知識,并應用焊接熱處理知識完成鋼的焊接熱處理能力、焊接冶金的基礎知識和常見焊接缺陷的認知等知識。同時強化職業核心能力和社會能力,為縮短畢業生就業適應期、拓展畢業生長遠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教育教學的目標。

2 國內現用教材的比較研究

2.1 現在沒有技工院校適用的“焊接金屬學”教材

結合焊接加工課程建設改革及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要求對焊接加工專業課程體系按一體化教學要求進行課程重建,仔細調研、研討后發現焊接專業所需要的金屬學、熱處理及焊接冶金學等知識主要目前主要體現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及《焊工工藝學》兩門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里體現。現行的教材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各自獨立進行,而焊接專業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形象思維長于邏輯思維,實踐學習長于理論學習,而且焊接專業的理論性強,內容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使學生對學習焊接理論失去了興趣,更不會利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隨著社會產業的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企業對焊接人才的要求從單一的技能型逐漸轉化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性人才。同時焊接技術的發展和高強鋼的應用對焊接熱處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作為工學類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其中熱處理是過多講授通用規程,針對焊接專業的適用教材沒有,焊接熱處理更只是粗線條的出現在焊接工藝規程中,現有教材遠不能滿足焊接技術對焊接熱處理的應用需求,技工院校實用的焊接熱處理教材沒有。一體化改革使用模塊化課程體系,《焊工工藝學》中的焊接材料、焊接缺陷的產生、焊接冶金基礎知識更科學地歸入本課程中。

2.2 現行的中高等學校教材理論性過強

金屬材料及焊工工藝學是主干課,各高等學校研究較深入,成熟,歷年來國家精品課程都有此課程的身影,但是作為本科教材及高職高專教材,它的編排更注重理論性,注重于金屬結構的材料設計,更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專業性。理論性強,知識難度大,實踐部分只是具體課題實驗,直接實踐焊接、熱處理、鑄造等實踐部分尤其是技能部分甚少。對初中基礎薄弱,知識儲備貧乏的技校學生而言,理解較困難。教學方法歷經改革,雖然理論日趨成熟,但直接搬過來使用顯然和我們技工學校的,講應用、重實用、高技能教育特點、優勢不符。

2.3 現行的技工學校《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焊工工藝學》教材沒有一體化模式

近年來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任務驅動型、理實一體化的專業課程系列教材的開發,作為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開發有一定難度,在目前最新版(第五版)中一直未使用一體化模式

2.4 現行《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焊工工藝學》教材大都使用較滯后的國家標準

現行教材相關標準滯后,如力學性能指標采用淘汰的標準,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鋼材的國際化在課本上沒有如何體現。又如金屬的分類,金屬的力學性能指標符號等(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最新版《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第五版)中使用的是GB700/1988、GB/T229-2002、GB2291994至今均被新國標部分或全部代替。其整體格式仍采用以往的章節分類,教學素材和以前的老版本改變不大,不能適應金屬材料的現狀及發展要求。

3 教材編寫的依據及內容

3.1 本教材編寫教材的原則

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原則,結合《焊接加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焊接制造崗位職業標準》、《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課程考核標準》及技工院校課程教學改革及最新教要求,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新教學模式,以一體化的形式進行編寫。

3.2 本教材編寫的依據

首先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基礎,“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建立健全教材質量監管制度。深入研究、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形成教學內容更新機制。”

其次編制合適的“焊接金屬學”教材示范校焊接加工專業教學改革的迫切需求,傳統的理論-實習分離的焊接加工專業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已不適應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國家示范校建設為契機,對我校焊接加工專業進行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制定適合的焊接加工專業一體化教學的課程標準,建立起與課程體系配套的一體化教材,對我校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必將產生積極作用,更好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教育教學的目標。

3.3 新編教材的內容

在焊接專業進行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結合焊接專業教學的課程標準,建立與課程體系配套的《焊接金屬學》教材,充分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教育教學的目標。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原則,實行一體化教材編寫模式,分為上下兩篇進行編寫。

上篇為金屬學及焊接熱處理基礎,涉及六個模塊內容,模塊一 金屬的性能、模塊二金屬與合金、模塊三常用金屬材料、模塊四焊接材料、模塊五鋼的熱處理、模塊六焊件熱處理工藝基礎。

下篇為金屬熔化焊基礎,共分為五個模塊,模塊七焊接區溫度的變化、模塊八焊接化學冶金過程、模塊九焊接接頭的組織與性能、模塊十焊接冶金缺陷、模塊十一金屬的焊接性及其評定。下篇與上篇有效配合,補充了課程體系一體化后,焊接基礎理論知識的缺乏,使看似抽象的焊接知識有了理論支持,使教師更好教,學生更易學。

3.4 教學內容的系統化

一體化教材內容的開發充分結合企業生產,整合現有教學內容,適當增減焊接加工一體化教學改革把《焊工工藝學》分解為7門一體化課程,其中《焊工工藝學》焊接冶金的基礎知識,金屬學知識是講授焊接冶金及焊接缺陷的先行知識,把這些章節知識加入新編教材中講解,承接性更好,學生更易循序漸進地接受。

增加焊接冶金方面知識,《焊工工藝學》中焊接冶金部分知識講解不充分,通常學習本章節時《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還沒開始學,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本章內容,降低了學生的焊接理論水平,以上篇的金屬學知識為鋪墊,必將大大提高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焊接理論水平。增加焊接缺陷知識,使課程內容更完整,專業知識更系統。適當補充基礎化學知識,整體減少理論課程總門數與課時,實踐省技工管理規范理論課與實訓課比例進一步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5版.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通用教材.

[2]李獻坤,蘭青,主編.金屬材料與熱處理[M].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機械設計制造類專業.

[3]崔忠圻.金屬學及熱處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

[4]徐恒鈞,等.材料科學基礎[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第5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未來的5~10年,北部灣經濟區工業將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造紙、造紙、冶金、輕工等產業。據人事部門統計,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石化產業人才總量約為24000~26000人。其需求方向主要有:化學工程、石油化工專業的石油倉儲、運輸管理人才;具有化學工程、化學機械、高分子化工等專業背景的石油冶煉工程人才。到2010年,北部灣經濟區林漿紙產業人才總量約為2500人;到2015年約為3900人。化學工程以及具有化學工程等專業背景有具備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為緊缺。冶金行業也需要專業人才51500人。由此可見,未來北部灣經濟發展對化工人才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2區域產業知識技能要求

通過調研總結發現,區域行業對化學化工類人才技能需求如下: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具備理論知識較扎實、專業知識面較寬、實踐能力強、人文素質高等綜合素養,能在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煤化工及石油化工等化工領域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可在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冶金、能源、輕工、生化、材料、環保等領域從事工業生產、生產技術改進、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工作。下面就結合各行業代表性的企業進行知識技能需求的分析。

2.1能源運輸行業

中燃燃氣發展公司是最大的城市燃氣公司,欽州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培養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可以滿足該公司很多崗位的工作需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培養的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本科人才滿足崗位需求,雙方達成共識,將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中開設燃氣運輸、天然氣加工等相關的選修課課程,加強學生對天然氣儲運加工基礎知識的學習。廣西天盛港務有限公司在欽州港共投資建設9個碼頭泊位,其中已建成油汽專用碼頭1個(5萬噸級)、煤炭專用碼頭3個(10萬噸級、7萬噸級、2000噸級各1個),散貨碼頭5個(10萬噸級1個、1萬噸級4個);自備鐵路已經開通。該公司對于高層次、復合技術型的本地化員工是非常急需的。對方建議在未來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適當的選修課,加強學生對港務中油氣和煤炭應用知識的學習。

2.2新材料行業

廣西新合力冶金有限公司從事高爐錳鐵、鎳鉻鐵合金、不銹鋼及不銹鋼型材等冶金產品的生產加工的人才非常緊缺,該公司將具備年產100萬噸不銹鋼生產線,預計年產值將達到200億元,上繳稅收10億元,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極大的帶動地區物流、進出口貿易、服務等相關行業迅猛發展。該單位建議應該加強學生對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項的認識。此外,對廣西明利磷化工有限公司調研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該單位同樣要求對磷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各個生產車間、廢水處理池及產品分析等相關基礎知識要牢固掌握。化工企業是高危行業,需要學生聽從工程技術人員安排,因此,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嚴格律己的學習工作習慣同等重要。廣西紅墻新材料有限公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化工知識外,還對學生的涂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高分子專業基礎知識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2.3分析檢測行業

欽州市環境保護與監測中心與化學化工學院對人才培養模式達成了共識:我們應該抓住區域經濟迅速騰飛和地方院校轉型發展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雙重機遇,進一步加強校地、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實踐平臺和實訓場所,為我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提供堅實的實踐教學條件,推動自身的轉型發展,提高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結合該公司對化學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將著重培養包括監測點樣品的采集、樣品的保存與運送、樣品實驗室處理和分析流程、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記錄與上報等環境監測的實踐能力。

2.4糧油造紙行業

中糧油脂(欽州)有限公司位于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30億元,占地面積348畝。主要生產“福臨門”牌小包裝食用油,“福掌柜”、“福之泉”、“可味”等中包裝烹飪調和油及“四海”牌豆粕等。該單位希望以后在人才培養、實習、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進一步優化,保證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系統,同時可以增加實習的系統性,保障學生實習過程學習到較系統的實踐技能。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建議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力與智力資源以及該公司先進的生產條件來搭建學生實訓平臺,聯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對于構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實訓模式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3培養體系改革模式探討

結合北部灣地區化學化工類產業對人才的知識技能需求調研總結和欽州學院現在的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化學化工類人才為目標,擬在理論課程設置、實驗課程內容修訂、實踐課程的設計、選修課的開設等方面進行如下對教學改革探索。

3.1理論課程

舊方案基礎理論知識太多,工科課程體系理科化,尤其是基礎化學知識占得學分和學時比例太高,可以壓縮優化理論課時的結構和比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如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設計、化工分離工程等課程的設置需進一步優化。

3.2實驗課程

學生的實驗課時和學分比例太低,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除了有機、無機、分析、物化等基礎實驗外,還需要進一步鍛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可以開設與地方產業結合密切的創新性實驗,鍛煉學生自主探索的實驗技能,使學生的實踐技能確實能夠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標準得到全面的提升。

3.3實踐課程

學生缺少基本的電子電工技術應用能力,作為工科學生這些能力是必備的,可以增加相關的實踐課時;學生對區域化工產業普遍沒有形成科學的認識,可以結合實習見習等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對化工生產崗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崗位的安全操作意識、產業發展特點、自我發展的定位形成深層次的理解;此外,學生在化工文獻檢索、生產實訓、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知識均比較欠缺,應該進一步加強文獻檢索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訓平臺的建設以提升學生的實際生產從業技能。

3.4選修課程

污水處理、涂料、新材料等領域相關諸多材料都是聚合物材料,與此相關的要加強學生高分子相關知識的學習;北部灣經濟區對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人才非常急缺,應開設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選修課課程,拓展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利設計、熱力學、材料力學及受力分析等方面知識在將來化工產業中的應用較多,應該增加或補充相關的課程;此外,與廣西特色的農產品資源相關的拓展知識太少,可以增加天然產物加工等相關的選修課程,拓寬學生視野,方便將來在更大的產業領域靈活就業。

4展望

第6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化工;濕法冶金學;考核模式;過程考核;客觀易操作性

根據攀西地區的資源優勢和我校的辦學特色,我校在化工專業中開設了濕法冶金學這一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從化工領域拓展到化工冶金領域,不僅要了解濕化學工藝在常見無機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以這種方式進行的金屬生產過程的基本原理、工藝、新方法、新技術等。從而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更可以為化工專業學生在本專區就業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自課程開設以來,筆者就一直在思考能夠與本課程特點相符合的適當的課程考核模式。

一、課程考核模式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課程開設效果的好壞的衡量標準主要是課程考核。通過考核指標的大小,可以評估教學方法、思想、手段等是否適合本門課程,也可以評價學生學習課程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應用相關知識能力的強弱。因此,考核是一門課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合理性及其與課程本身特征的匹配性至關重要,決定著能否真實有效地反映出課程執行的好壞。濕法冶金學在課程開設之初執行的是唯一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當時的及格率勉強達到了60%。這不能不令筆者深刻思考其中原因。本課程盡管與化工專業知識體系有密切關系,但畢竟屬于冶金這一學科領域,相對于其它專業課程學生感覺是比較陌生的,從而產生了一定畏難思想,這是其一。在課程內容上,濕法冶金學的授課內容從基本理論開始,以工藝方法、流程為主,可以看作另外一類的工藝學課程,要求學生最終能夠進行工藝方法的理解、應用與設計分析,這是其二。濕法冶金學本身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到多學科知識,內容繁雜,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較大,并且能夠將老師指定閱讀材料中的知識應用起來,這是其三。有鑒于此,不得不進行考核方式的改變,由閉卷改為開卷,由開卷的唯一方式改為過程與期末筆試結合。然而時至今日,在濕法冶金學的考核方式上仍然感覺難以真實有效地對課程效果進行評價。過程考核過于膚淺,筆試考核過于主觀難控。有必要深入研究這兩類考核,使得整個課程考核能夠最終地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學習效果,考核方式客觀、全面、公正、公平,避免教師過多個人主觀因素摻入其中,避免教師的出題意向因不能被學生正確把握所導致的對于學生的偶然性的考試失誤,同時又能使整個課程考核操作性強,操作簡單,教師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都盡可能的少。筆者認為除了重視并合理化過程考核之外,也應當適當改變期末筆試形式。

二、重視和加強過程考核

目前濕法冶金學的考核盡管已經加入了過程考核環節,但為了避免毫無意義的主觀評價方式,僅采用了對學生的出勤、遲到、作業情況進行衡量,顯得過于膚淺了。為了減少學生負擔,本門課程的作業次數極少,只要學生在態度上不至于太過放棄本門課程,學生的平時成績部分一般都是高分甚至于滿分,學生之間的差異非常不顯著,只是變相地將學生成績整體地抬高一個等級而已。因此,目前的過程考核僅相當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評價形式,而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在課程進行各個階段的學習效果來。故而,必須在過程考核中增加階段性學習效果的考核內容。

必須將學生的出勤、遲到等考核作為過程考核組成部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并且易于操作的客觀指標,堅持這一項考核也是一種使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持積極態度的一種督促。這一方面其實涉及到三個具體的規定:缺勤、遲到和請假。當然還有一個關于早退的規定,不過既然考慮遲到就不能考慮早退,如果遲到和早退都作規定的話,大大增加了考勤的工作量,不利于操作,并且僅僅考慮早退的話也顯得不是太公平。但在最終進行統計時,這是一項指標,因此將遲到和請假都按學校的制度規定進行折算為缺勤。另外,考勤指標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其在過程考核中的比例不應太小,建議為20%~40%。

將階段性學習效果訓練作為過程考核的主要部分,這是作為過程考核作業部分三部分組成之一。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如下幾大塊:基本理論(包括熱力學和動力學)、浸取過程、分離凈化(萃取和液膜分離)、電解過程、海洋冶金。按塊設計和編撰平時訓練作業,每一大塊內容講授完畢之后對學生進行訓練測試。這一部分作業是數量上最多的一部分,而且作為學生的常規訓練作業也要兼及全面訓練的功能,并且是教師作業批改工作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在作業的形式上應有所選擇。這一部分作業題應全部采用選擇題、判斷題等完全客觀性題型,既便于對學習內容進行全面訓練考核,又便于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也便于教師在更短的時間內核算成績,給出結果,進行評講。但這一部分要求建設一個較好的題庫,并且要求題庫有一定的自動化功能,可以自動隨機組卷,使各個學生的作業題存在一些差異,并且還能夠自動給出成績。利用現有的一些辦公軟件,這些簡單功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并且這一部分作業題根據要求最好能夠全部在網絡課程或網絡學堂中來實現則更為方便和實用。關于題庫建設和運行將會有專文闡述。這一部分建議占過程考核的30%左右。

重視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考核。綜合應用能力是指綜合應用相關基礎知識解決相對獨立的實際問題(科研或工業應用問題)的能力。這一部分題目也是屬于題庫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作業也是過程考核作業部分之一。學生在完成這部分作業的時候需要占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求較高的完成質量,對教師批改的要求也較高,作業批改時存在著較大的主觀任意性,因此這部分作業的數量控制在最少水平,每個學生要求至少完成一道綜合應用能力題。為了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較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題目可以在課程開始不久就布置給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前完成批改和成績評定。為了避免學生的抄襲現象,有必要準備大量這種類型的題目,以盡量使各學生題目不同,因此必須得建設相應的題庫。該訓練的實施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閱讀完教師指定的參考書籍和其它相關資料,因此對學生的要求很高。這一部分建議占過程考核的20%左右。

提高能力的訓練考核。濕法冶金學作為化工專業的方向課程之一,也要為今后的畢業論文(設計)、就業等打下基礎。在本門課程中,對該方面的訓練主要以主題論文的形式進行。由教師指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的一系列主題,甚至可以由學生自主擬定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明確要求,學生自行根據主題查閱文獻資料,撰寫綜述論文。對論文作業應作三項原則性要求,一是論文篇幅,字數不宜過少;二是參考文獻的數量與質量,要求參考文獻原則上應是與主題直接相關的研究性資料而非綜述性資料,并且文獻數量不宜過少;三是最終正式提交的作業應是電子版和打印版,從而可綜合訓練學生電子文檔編輯能力。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綜合性的,包括文獻查閱、文獻閱讀與信息采集、資料組織與科技綜述論文寫作、常用文檔軟件及工具的應用、文檔編輯等。這種訓練考核完全是主觀性,在成績評定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隨機性,需要學生和教師都投入很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故而論文題目的數量也應最少,只需要一題即可,但卻應嚴格要求,不應流于形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隨時提供必要的指導,隨時糾正學生執行該題目的方向。題目應在課程開始后不久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完成題目,并于課程結束之前進行作業評閱與成績評定。同前一樣,為了避免學生有機會抄襲從而使該訓練考核流于形式,應使各學生有不同的題目。本部分建議也占過程考核的20%。

過程考核由四部分組成,其中前兩部分是客觀指標,占總過程考核的60%,其余兩部分是主觀性的,但僅占少部分。在題目考核中,除了論文作業外,其余兩部分都能夠在筆試考核中體現出來,因此也相當于期末筆試的訓練,對學生獲得較好的期末筆試成績是有利的,畢竟期末筆試在整個課程成績的評定中也占大部分。

三、改善書面筆試考核

期末書面筆試是課程考核的主要組成部分。筆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或多或少地主動去處理課程的知識內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掌握課程內容;另一方面考試在有限的時間和確定的地點集中進行,是在一個更為公平公正、更為客觀的層次上對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的程度進行評估,無論是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還是臨時抱佛腳,這都是需要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去實施,也能體現出學生的水平。因此筆者認為無論怎么改善,書面筆試不可或缺。但書面筆試與以前相比,應在題目的客觀性上大大加強,因此筆試考核可劃分為兩大部分:客觀基礎題和綜合應用題。

客觀題以選擇題為主,但為了兼顧題型的多樣性,可以采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目和判斷(是非)題。這些題目答案唯一,具有純粹的客觀性。選擇題目上建議全部采用單項選擇題,因其在難度上要比多項選擇題小得多。至于有較強客觀性的填空題,由于其答案有時候并不是唯一的,存在一定的主觀任意性,會增加教師的閱卷時間和所需投入的精力,因此并不適合作為客觀題題型。為了滿足提高客觀性的要求,客觀題的比例至少應占到60%,但也不宜超過80%。并且單項選擇題單題分值設計為2,即可避免題目過多或過少的問題。由于著重在基礎知識層次上,因此客觀題所考核的知識面是最寬泛的,凡是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都應設計客觀題,而至于對大綱中的掌握、理解、了解不同層次的要求,則體現為題庫中相應層次客觀題數量的多少,掌握要求的題數最多,而了解則相對較少,這樣在隨機選題組卷的時候,也會體現出不同要求題量的差異。客觀題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的考核,為了便于學生的學習與復習,其知識點的來源應以教材為主,講義(或課件)為輔助,避免涉及教師在授課時根據本學科發展所引入、引申的一些非教材和非課件內容。

綜合應用題以已經采用多年的設計題為主。鑒于題型多樣化和不同難度的要求,在具體的操作方式上有兩種:獨立的計算題和獨立的設計題;將計算題結合于設計題之中形成一種題型。前者是目前正在采用的形式,但兩者的分值比例很大,達到了50%以上。故如前所述,應適當降低其比例,比如計算題20%,設計題20%等。盡管這兩種題型都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但計算題型還是比設計題型容易控制。而設計題具有完全的主觀隨意性,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僅僅能夠提供指南性的批改原則,所以可控性不強。后者是在設計題中引入相應的計算環節,增加了基礎知識應用的綜合性和難度,是對學生更高水平的要求。由于將兩種題型結合一起,可以適當增加單題分值或者將題目數量增加,使分值比例達到30%~40%。為了增加學生對該題型的適應性,應在過程考核中使學生得到提前訓練。

筆試考核不可或缺,其形式采用開卷,并大大增加客觀題比例,提高主觀題質量,改善主觀題的科研或工業實踐針對性,從而使筆試考核建立在更為合理實用的基礎上。

四、結束語

考核對于一門課程而言至關重要,無論采用什么模式的考核,總應體現公平、公正、簡單、有效。不但要避免“一考定乾坤”的弊端,考慮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態,而且要能夠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減少教師在此方面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提高客觀性,加強基礎的掌握,重視和強化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為提高教學效果服務。

參考文獻:

第7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定位

1.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及培養模式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屬于工科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由于化學工業的相關領域極為廣泛,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涉及的專業方向也就非常多樣化,各高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特點亦不盡相同。我校近年來根據社會經濟、工業發展的需求趨勢,兄弟院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的設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專業優勢,設置了能夠體現我校特色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逐步建立了適合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教育培養模式。2008年,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已有7屆本科畢業生,其學生就業形勢良好,社會反饋積極.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工作中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能力更強的化學工程與工藝人才。

2.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

根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學習化學工程學與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學科和領域很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除了讓學生學習一般應用化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該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及本校的實際情況,重點學習化工在某個或某幾個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應用化工專業的特色專業方向.

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4.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課程設置

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統一的規范,又有不同的專業特色,根據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任務和業務培養目標,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具有較扎實的化工理論基礎,較寬的化工應用知識以及一定的工程技術基礎,從而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公共課、基礎課除外)應由基礎化學課、工程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3部分組成。基礎化學課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工程基礎課主要包括:化工儀表與自動化、化學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等。專業方向課:可根據具體方向選擇專業化學課,如電化學工程方向可選理論電化學、化學電源工藝學、電解工程和電鍍工程等。精細化工方向可選擇化工工藝學、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反應工程等。另外實踐性環節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提高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

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

就專業方向而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性質是工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該是培養具有較扎實及寬廣的化學工程理論基礎知識,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計劃的總體設計中要體現應用型人才所具備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重視實驗、實踐、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設置專業發展方向,結合廣西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廣西及學校的資源及適應科技發展、注重社會需求基礎上。據此,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專業方向設定為:電化學工程與精細化工。

第8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節能環保

一、引言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作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實驗參考用書,其既與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緊密相關,又是一本獨立的實驗教材,其是本專業學生實驗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在本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使用非常廣泛。全國有上百所學校開設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課程,每年有幾萬名大學生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都使用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大部分學校只有臨時內部講義,并未有正式出版發行的教材,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的出版發行將受到很多高校及企業的青睞。武漢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自成立以來,三個班級共一百余名學生一直在使用本校教師編寫的內部講義,他們亦急需正式出版的教材。同時,此教材將涵蓋冶金工程、材料學、礦物加工專業開設的冶金傳輸原理、熱工基礎、冶金爐原理等課程相對應的實驗課。此教材的編寫出版既能解決本校師生的燃眉之急,又能在其他高校及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實驗教材比較單一分散,如流體力學實驗、傳熱學實驗等,沒有全面綜合的實驗教材。本教材涵蓋了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燃料及燃燒、制冷原理與裝置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鍋爐原理、火焰爐等專業課的實驗內容,同時增加了編者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完成對一些理論的驗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對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鞏固理論課程知識,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為今后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也為畢業生今后從事與能源動力有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礎知識。

二、教材編寫

1.工作基礎

本教材的依托單位是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系。該專業從2008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該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其下屬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室自成立以來,經過校、院、系教師的努力,已經成為集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專職管理教師四名,實驗室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擁有一百余臺科研與教學設備,可進行熱工檢測、流體、熱工、燃燒、爐窯等相關專業的實驗。目前編者團隊已經為本校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生、冶金工程本科生、礦物加工本科生的熱工基礎實驗、熱工綜合實驗、冶金基礎實驗、冶金爐原理實驗、CAD技術等課程,共計56學時編寫了教材,此教材也是在這些實驗課的基礎上編寫的。

編寫團隊就實驗教學問題先后承擔了“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跨學科寬口徑節能環保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等教學研究項目,對實驗室及實驗教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建設。其已與國內知名大學取得緊密合作,此教材即是與東北大學共同編寫完成的。

2.教材特色

目前國內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多偏重于汽輪機、鍋爐、流體機械、空調制冷實驗,適用于火力發電、發動機及汽車工程、流體機械及低溫制冷專業方向。而我校設置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以冶金為背景的學科,偏重于冶金熱能方向,其對專業實驗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本教材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同時注重與其他高校本專業的相同與相近,增加了編者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使整合后的教材既能滿足本校師生的需求,又可適用于其他高校及企業人員。

(1)結合專業特色,優化知識結構

在教學實踐中,整合教學內容,拓寬專業口徑,不僅可以作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應用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冶金、流體、C械和暖通工程類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教材。本教材是在武漢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講義的基礎上重新編寫出版的,其已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以講義形式試用了七年,從該校畢業的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畢業生,都具備了熱工、能源相關實驗技能,在社會就業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簡明、易讀和突出實用性

本教材按照簡明、易讀和突出實用性的原則,歸納總結了能源動力類專業實驗課程的內容,編寫過程中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描述,始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實踐創新,結合開放實驗的特點,力求教材內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便于學生獨立操作。教材內容精練,符合教學特點,文字簡明,深入淺出。為適應教學改革需要,教材針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尤其適用于不同專業和不同教學內容的選擇,便于教師的取舍。

(3)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學術價值

教材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容,努力做到把本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中,不僅包括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要體現編著者的科研成果。

3.編寫方案

本書主要設置工程熱力學實驗、流體力學實驗、傳熱學實驗、燃料與燃燒實驗、制冷原理實驗、熱工綜合實驗、流體綜合實驗等七章。每個章節包括2~8個不等的實驗,涵蓋了傳熱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燃料及燃燒、制冷原理與裝置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鍋爐原理、火焰爐等專業課的實驗內容,還增加了編者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每個實驗下設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方法與步驟、實驗數據及處理、實驗分析與討論、注意事項等部分,每個實驗會略有調整。

三、結束語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材的編寫是在武漢科技大學內部實驗講義的基礎上編寫的,已經得到七屆師生的驗證試用,培養的畢業生均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本教材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同時注重與其他高校本專業的相同與相近,增加了編者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使整合后的教材既能滿足本校師生的需求又適用于其他高校及企業人員。

參考文獻:

[1]吳美萍.“以生為本”的實驗室開放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146-148.

[2]孫會蘭,王波,國棟等.冶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24):87-97.

[3]許國良,王曉墨.工程傳熱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4]楊世銘,陶文銓.傳熱學(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沈巧珍,杜建明.冶金傳輸原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6]韓昭滄.燃料及燃燒(第2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4.

[7]周國凡,薛正良.鋼鐵冶金實驗[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

[8]黃希祜.鋼鐵冶金原理(第3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8.

[9]毛根海.應用流體力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丁祖榮等.流體力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9篇:冶金專業基礎知識范文

1.1第一層次:微生物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

選用周群英教授等編著的《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為教材,以“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長什么樣,微生物如何生存,微生物的應用價值”為主線講解微生物基礎知識,使同學們對微生物形成基本認識。由于微生物特有的微觀性、精密性和抽象性,輔以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引導學生對形象直觀的思考整理成抽象思維,使直觀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同時,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知識,例如,在學習非生物因子溫度對于微生物生命活動影響的時,通過極端微生物在造紙工業清潔生產、環保型生物材料的生產、極端環境中的污染治理等方面內容的補充,一方面增強學生對于微生物應用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查閱資料的興趣。

1.2第二層次:微生物生態及其在生態工程中的應用

該部分重點講述環境工程實踐中的微生物學原理,是微生物基礎知識的應用,通過熱點話題的引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部分,筆者介紹了2003年在全球范圍暴發流行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即SARS),以及日常我們較為熟悉的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對比分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在介紹微生物新技術在環境領域中的應用時,介紹了近年來比較受關注的細菌冶金,利用細菌冶金這種冶煉手段,回收利用廢棄尾礦中有用的金屬。強調了微生物技術與廢物的綜合利用相關知識的同時,詮釋了利用微生物的特性來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1.3第三層次:微生物學實驗技術

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的特色在于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為了使實踐教學具有系統性和先進性,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及創新能力,我們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和安排,將實驗項目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逐級提高學生完成實驗和創新的能力。傳統的實驗教學體系中設立的單一驗證性實驗比重較大,而創新性實驗幾乎沒有。調整以后,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學時分配分別為:6學時、8學時和6學時。通過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于微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比如蚌埠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開設的“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霉菌、藻類個體形態的觀察”、“細菌的簡單染色與革蘭氏染色”、“細菌純種分離、培養和接種技術”等實驗項目。綜合性實驗將基礎實驗有機結合,強化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例如,結合環境學科專業特點設置“水中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數測定”、“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生物相的觀察”、“富營養化湖泊中藻類的測定”等實驗項目;實驗樣品選自學生周邊環境,即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于周邊環境質量水平的認識。本次教改中,增設了創新性實驗,結合任課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設置,設立了環境中對持久性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進行分離、篩選和降解特性研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實驗,由于實驗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充分動腦、查閱文獻、融合所學到的知識,才有可能完成實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2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