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學設計很少有針對學生預習評價的教學版塊,教學設計只有教師講授的一種形式,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以及教學設計缺乏數學課堂之后的作業設計,無法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業時間等。對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加入學生的預習評價版塊,并適當減少導言版塊,在教學設計中創新教學模式,設計出互動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把數學學科的課后作業設計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
數學是在中考中占分比例最大的學科之一,是初中階段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智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數學這種比較抽象的學科,他們自學能力還不具備,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課堂是數學學習主要的時間段,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重點也在這一時段,因此這一時段的教學設計對數學課堂的質量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上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很少有針對學生預習評價的版塊
在一般的教學設計中,第一個版塊的內容都是數學課堂的導言部分,即關于如何導入新課。即使是這一內容,部分數學教師也難以在數學課堂上具體展開,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僅僅停留在教師授課之前的想象中。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不把數學學科的導言部分分開來看,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體,導言部分也應該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內容,即對學生預習進行評價的部分。數學學科一般會以三節課作為一個輪回展開新知識點的教學,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生的預習是少不了的。即使是班上只有少數同學進行了預習工作,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做好數學學科的預習,對已經預習的學生進行預習評價是一個非常好的引導辦法。但在教學設計中,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沒有這個重要的階段,而是直接導入新課,這種教學方法顯得過于以教師為主體,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應當起到的主體作用。
2.教學設計只有教師講授一種形式
在編訂數學教材的時候,教材的編寫者們根據中學生智力發展的情況,預設了不少活動課,讓學生能夠更加有趣地學習數學。但在很多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中,這些活動課是不納入教學范圍的。數學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中考考查的知識點即可。殊不知,這些活動課是教材編寫者依據初中階段學生智力發展的特點,以及初中生對初中數學學科的理解而設定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排除掉教材中的這些活動課時,數學課堂便只有教師講授數學知識和試題講解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模式單一。初中生還處在智力發展階段,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是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3.教學設計缺乏課后的作業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設計一般只有課堂的時間段,在教學設計中,最多會對學生的作業布置進行一個簡單的交代,即需要布置哪些數學作業。這種模式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在數學課堂之外幾乎沒有什么聯系的基礎之上的。作業一般都是針對全班學生統一進行布置的,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無法通過這些作業進一步提高數學成績,學困生又無法完成這些作業,這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本來,課后作業是為了學生能夠進一步鞏固課堂上聽講的內容,但這種作業的布置模式十分呆板,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布置作業。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即時通訊工具極其發達,教師和學生在課后的交流也變得十分便捷,教師可以把針對課后的作業設計也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即時通訊工具,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因材施教式的布置,讓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針對自己的薄弱點和優點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
1.在教學設計中加入學生的預習評價版塊
在教案設計中,導言版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這是根據教育學的一般理論而設計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版塊。但教育理論中,并不會對導言版塊的具體內容以及時間的長短進行規定,因為學生進入課堂的學習狀態一定會有差異,短時間內,讓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進入聽講狀態當中,是教師設置導言版塊的主要目的。但是,進入聽講狀態的方式千差萬別,導言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而且這種模式也不一定適合數學學科這樣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因此,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對進行了預習的學生進行預習評價,是導言模式之下的另外一種十分有效的模式。在教學設計當中,數學教師可以做一次對比實驗。第一次,在數學課結束之后,布置學生進行下一課新知識點的預習,在新課開課的時候,對學生的預習進行評價。第二次,教師則不透露任何預習下一課知識點的信息,在新課開課的時候,檢驗有多少學生進行了預習工作。在這兩次的對比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數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課后評價,并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而在教學設計中加入預習評價版塊,是提高學生預習自覺性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新知識點講授之前的最好導課模式。
2.設計出互動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模式
只有數學教師講授的單一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較低,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還會影響學生對本課數學知識點的掌握,從而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師很有必要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保證學生聽講時的注意力。針對數學教材中的活動課,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出互動式教學和合作式教學模式?;邮浇虒W模式要求教師也參與到這些活動課當中,讓教師自己也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在活動中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合作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能夠一起解決一些比較實際的數學問題,而這些數學問題又無法通過一個人完成。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學習活動課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水文條件和地理條件靈活設計一些活動課,讓學生測量池塘兩點間的距離,這需要利用到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原理,更需要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展開良好的合作。這些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反過來作用于數學課堂的教師講授模式。
3.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把課后作業設計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
學生課后作業的布置質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后幾乎沒有交流的可能性,導致作業的布置只能采取班級一刀切的方式,這種方式很不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全面提高,是一種效率比較低的作業布置模式。但在互聯網時代,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即時通訊工具,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例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智學網客戶端為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智學網可以根據學生在初中階段數學學科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依據對學生作業情況和考試情況的大數據分析,得出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還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通過智學網的教師客戶端查看到學生的薄弱點,然后可以在教師端的智學網上點選初中數學,進入相應的章節,根據學生的薄弱點布置作業。這種互聯網布置數學作業的模式,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非常有效的辦法。
參考文獻
[1]李孝誠,綦春霞,史曉鋒.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展的實證研究———基于網絡研修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3).
[2]左坤.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1,(2).
[3]杜靜.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作者:林長英 單位:贛州市章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