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養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養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養現狀

【摘要】作為漢語國際推廣的主要力量,國際漢語教師有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職責。須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以能夠正確地認識所在國媒體對于中國的有關報道,能夠反思這些報道對于自己及所教外國學生的影響,能夠幫助所教外國學生認識媒體之外的更加真實和全面的中國,能夠利用所在國媒體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從而真正達到更好地展示中國形象的效果。建議《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增加“媒介素養”次標準,國際漢語教師候選人行前培訓中加入“媒介素養”內容,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在課程中增設“媒介素養”,以全面提升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質。

【關鍵詞】國際漢語教師;媒介素養;現狀;對策

一、國際漢語教師媒介素養問題的提出與概念界定

漢語國際推廣是我國一項很重要的戰略決策,[1]國際漢語教師作為漢語國際推廣的主要力量,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塑造中國形象是其重要職責。[2]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和當今媒體時代帶來的海量信息,國際漢語教師在教授好漢語的同時,必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真正實現更好地對外展示中國形象的目標。“媒介素養”,主要是指分辯媒體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差別的能力,對媒體的傳播內容有批判性理解接受的能力,以及將媒體為我所用的能力。[3]結合漢語國際推廣國家戰略,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養”主要是指能夠正確地認識所在國媒體對于中國的有關報道,能夠反思這些報道對于自己及所教外國學生的影響,能夠幫助所教外國學生認識媒體之外的更加真實和全面的中國,能夠利用所在國媒體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等。

二、國際漢語教師的媒介素養現狀分析

本文所說的國際漢語教師是指正在或曾在國外從事漢語教學的漢語教師,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他們的媒介素養現狀。本次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制作發放,依靠部分國際漢語教師和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朋友人際推廣填寫并回收,共回收問卷260份,全部為有效問卷。參與調研的國際漢語教師赴任國有美國、加拿大、英國、芬蘭、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其中赴任美國和泰國的國際漢語教師共占60%。參與調研的國際漢語教師女性占78.46%(204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61.54%(160人),在30歲到40歲之間的占24.62%(64人);學歷為碩士研究生的占67.69%(176人),為大學本科的占27.69%(72人);所學專業為文學類專業的占61.54%(160人),為教育學類專業的占35.38%(92人);擔任國際漢語教師之前從事職業為教師的占49.23%(128人),為學生的占44.46%(116人)。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發現,目前國際漢語教師大多數對自身語言教師和文化使者的雙重角色定位準確,大多數都清楚國家漢辦對國際漢語教師設定有規范性標準;同時,國際漢語教師在媒介素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國際漢語教師對媒介素養的認知不夠全面

本次研究就國際漢語教師對媒介素養的認知進行了問卷調查,就媒介素養的定義設置了多選題目,題目選項包括“A.會使用現代媒介技術手段,比如攝影攝像、制作PPT等”、“B.能夠分辨媒體傳播內容與真實情況的異同”、“C.對媒體傳播內容有監督批判的能力”、“D.能利用媒體傳播內容為個人生活工作及社會發展所用”、“E.不知道”。參與問卷調查的260位國際漢語教師中,76.92%的人認為媒介素養就是“A.會使用現代媒介技術手段,比如攝影攝像、制作PPT等”,而且有12位選填“E.不知道”,只有極少數的人同時選填了A、B、C、D項。由此可見,部分國際漢語教師目前還存在對媒介素養概念認識不夠全面甚至完全沒有媒介素養概念的問題。

2、國際漢語教師對赴任國媒體會影響漢語學習者認識中國的認知不夠清醒

本次研究就國際漢語教師所了解的其所教漢語學習者媒體使用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問卷調查的260位國際漢語教師中,73.85%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閱讀書籍,72.31%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上網,70.77%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使用社交媒體,52.31%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看電視,29.23%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閱讀報刊,24.62%的人認為國外漢語學習者收聽廣播。本次研究還就國際漢語教師對其赴任國媒體報道中國傾向的認知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報道比較客觀的占比最高,為67.69%;認為沒有報道中國的占比為12.31%;認為報道客觀的占比為10.77%;認為報道丑化和歪曲中國的占比為9.23%。同時,本次研究就國際漢語教師對其赴任國媒體報道對漢語學習者影響度的認知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其赴任國媒體的有關報道比較影響漢語學習者對中國的印象的占比最高,為58.46%;認為其赴任國媒體的有關報道非常影響漢語學習者對中國的印象的占比為35.38%;認為其赴任國媒體的有關報道沒有影響漢語學習者對中國的印象的占比為6.15%,這其中有半數在回答上述“赴任國媒體報道中國傾向”一題時選填了“沒有報道中國”。由此可見,國外漢語學習者在閱讀書籍的同時,也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以及社交媒體獲取信息;部分國際漢語教師赴任國媒體存在不予報道中國或者在報道中國時存在丑化和歪曲中國的問題。有些國外媒體因為種種原因對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以及當今飛速發展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成就視而不見、不予報道,非常不利于國外漢語學習者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然而,部分國際漢語教師因為其赴任國媒體不報道中國而認為這樣就對漢語學習者認識中國完全沒有影響,顯然是不清醒的。

3、國際漢語教師利用赴任國媒體傳播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意識參差不齊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54%的國際漢語教師赴任單位的有關漢語教學或中國文化傳播活動曾經被赴任國媒體報道過,38.46%沒有報道過;63.08%的國際漢語教師赴任單位主動與赴任國媒體共同策劃宣傳過中國或者漢語教學,36.92%沒有策劃過;40%的國際漢語教師已經做過以赴任國媒體熱議的中國話題導入國際漢語課,46.15%表示以后會嘗試,13.85%表示以后也不會嘗試;56.92%的國際漢語教師在自媒體(比如,Facebook、微信、微博等)上與國外漢語學習者互動,29.23%表示不互動,13.85%表示自己還沒有自媒體;66.15%的國際漢語教師在自媒體上傳播個人生活有關內容,41.54%傳播國際漢語教學,36.92%傳播中國文化,21.54%傳播時事熱點,9.23%傳播其他內容。由此可見,大部分國際漢語教師已經意識到利用赴任國媒體傳播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并且開始有所行動;但還有小部分國際漢語教師觀念比較保守,沒有順應當今媒體時代而動,缺乏利用赴任國媒體行使自身漢語教師和中國文化使者雙重職責的意識。

三、提升國際漢語教師媒介素養的對策建議

1、國家漢辦在《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增加“媒介素養”次標準

隨著第一屆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漢語國際推廣”上升成為我國一項很重要的戰略決策,“提高國際漢語教師隊伍素質”這個課題也變得尤為重要,由此催生了國家漢辦制定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該標準在2012年更新后,將“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與“漢語教學”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4]而“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在當今媒體時代絲毫離不開媒介素養的支撐。《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是國家漢辦培訓國際漢語教師的基本遵循,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建議國家漢辦修訂《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在“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標準下增加次標準“提升媒介素養,掌握媒體傳播規律,利用赴任國媒體為漢語國際推廣服務”,進一步發揮對高素質國際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導性。

2、國家漢辦在國際漢語教師候選人行前培訓中加入“媒介素養”內容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7.69%的國際漢語教師表示其接受過的培訓中有涉及媒介素養,32.31%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培訓。從國家漢辦的官方網站介紹來看,通過選拔考試的國際漢語教師候選人都將參加由其組織的行前培訓,而目前的培訓內容不包括提升媒介素養有關課程。[5]由此,建議國家漢辦在其組織的行前培訓中增加媒介素養內容版塊,可安排“新聞采編”、“新媒體運營實務”、“傳播學概論”、“大眾傳播文化”、“輿論學”等相關課程。

3、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在課程中增設“媒介素養”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以及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訂的該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各個人才培養層次的目標都包括國際漢語教師。孔子學院在招募漢語教師志愿者時要求專業為“漢語國際教育”者優先,本次問卷調查對象國際漢語教師中專業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就有76人,占比30.77%。因此,為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國家戰略需要,培養很有可能擔任國際漢語教師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履行“教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職責,建議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各高校在其課程設置中增加媒介素養有關課程,具體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將媒介素養納入必修課;二是在公共課“政治”中融入媒介素養知識點,開設媒體政治傳播學有關專題講座,比如《西方媒體中的中國形象》《中西方媒體價值觀比較》《新媒體傳播對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價值》等。

作者:侯麗娟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