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課在兒科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通過將微課教學引入兒科臨床實踐教育,比較分析微課-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與單純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的不同。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進行兒科臨床實踐的醫學生12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名。試驗組采用微課-傳統教學相結合方式(其中,微課15min,之后進行傳統理論授課);對照組采用單純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兩組醫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技能考試成績,并對微課教學方式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價微課在兒科臨床實踐中的教學效果。結果試驗組醫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醫學生的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醫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比較,試驗組較對照組教學方式滿意人數明顯更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微課-傳統教學相結合及教學方式有助于兒科臨床實踐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操作技能的掌握,且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關鍵詞】微課;傳統教學;兒科;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理論;臨床技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按時完成4周兒科實踐的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的醫學生共120名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未按時完成兒科實踐,包括實踐期間有缺席、曠課,考試時有缺考、作弊行為的醫學生。將選取的醫學生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名。試驗組中,男16名,女44名,年齡23~26歲,平均(24.25±0.64)歲;對照組中,男20名,女40名,年齡23~27歲,平均(24.32±0.76)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學校及學制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病例
選擇根據《兒科學(第8版)》的教學大綱內容,隨機地選擇常見的多發典型病例,利用影像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等,讓學生可以綜合分析體格檢查、病史以及輔助檢查等內容給出一個初步診斷。
1.2.2實驗方式
針對所有學生展開臨床技能教學和理論知識講解,所有授課需要由同一位老師完成。理論知識講解部分:試驗組采用微課-傳統教學相結合方式(其中,微課15min,之后進行傳統理論授課),而對照組則僅僅使用了傳統教學方式,這兩個小組的理論教學時長均為45min。臨床技能教學部分:在試驗組中應先對相關病例的臨床技能微課教學,然后在患兒床邊做好體格檢查以及詢問病史工作,根據病史以及檢查結果給出初步診斷、診斷依據以及診療方案。在對照組中則使用模型對臨床實踐進行模擬。
1.3觀察指標
理論課教學評價:所有理論知識學習完畢以后,本院的教育培訓部舉辦統一的考試,另一位老師完成閱卷評分工作。臨床技能教學評價:采集患兒的病史信息,并且做好體格檢查工作,得到初步診斷、診斷依據以及診療方案,所有項目都是20分,滿分是100分。
1.4問卷調查
針對學生滿意程度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各自臨床實踐情況以及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在學習結束后統一發放,該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由學生獨立填寫,當場收回。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試驗組、對照組,各60份,有效回收率100%。把學生反饋情況做出統計和分析。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理論考試及臨床技能考試成績比較
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為(82.47±2.84)分,對照組為(71.23±5.46)分,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為(81.77±2.38)分,對照組為(64.08±2.70)分,試驗組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學生滿意度比較
對兩組學生進行滿意度調查,100%收回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兩組醫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比較,試驗組較對照組教學方式滿意人數明顯更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例主要的呈現形式是教學視頻,根據學科涉及到的知識點(考點、重點以及難點)、實驗操作、習題例題以及疑難問題等展開的教學和相應資源巧妙地結合起來,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3]。其核心就是微視頻,此外還涵蓋微課件、微教案以及微習題等[4],并以動畫、視頻、聲音、圖像等多媒體形式全方位展示出來,內容簡短精致,重點突出,畫面新穎,不僅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且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在移動化、可視化、碎片化和非線性化的學習中取得收獲[5]。在兒科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主要對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并且要讓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總有學生不能熟練掌握學科知識點、操作比較生疏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臨床教學涵蓋的內容非常多,其理論知識枯燥無趣,抽象概念較多卻很難實體化等。當今發展趨勢下,傳統的臨床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以往有研究[6]將案例教學、PBL聯合傳統教學的方式應用于兒科教育中收到較好效果。而近年來,微課由于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以及非常明顯的教學成果,受到了師生們的認可與青睞。因此既往有研究表明,將微課教學運用于兒科臨床實習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納[7]。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微課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更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8]。雖然微課逐漸讓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熱情,適合在兒科臨床教學當中推廣使用。盡管微課有很多優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微課教學可以取代傳統模式的課堂教學:(1)微課無法在短暫的十幾分鐘之內展現出課堂全部知識點,它只能把重點突出來,方便學生學習與記憶,如果想要深入地對知識點進行學習,還要在課堂上進行具體講解。(2)微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多學生認為課堂上能夠和老師直接進行互動,并且得到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微課雖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9]。故將微課教學法聯合傳統教學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結合兩種教學法的長處,利于兒科的教學。本研究表明,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以看出在兒科臨床實踐理論教學中,傳統教學與微課相結合的模式要比傳統模式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提升,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引進微課能有效讓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提升[10-11]。本研究還能看出,試驗組中的臨床技能考核成績要比對照組高很多,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傳統模式的臨床技能教學中是通過模型來對臨床實踐進行模擬,由于實驗模型和真實的患者有所不同,而且在現場有很多學生觀摩,很難仔細地觀察到完整的操作步驟以及細節問題,這對于學生操作能力有很大影響。但是將實踐學習和微課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針對真實的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以及病史詢問,能真實地把臨床實踐的所有過程展現出來,對于重點難點部分進行詳細剖析,更方便學生掌握操作要點,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成績。通過滿意度調查表可以看出,兩組醫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比較,試驗組較對照組教學方式滿意人數明顯更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也體現了微課能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12],十分利于臨床實踐和學習交流。本研究表明,把微課程引入到兒科臨床實踐當中,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考核成績,和傳統形式的教學相比,學生更滿意微課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以,把微課引入到傳統的兒科臨床實踐教學當中,能更好地解決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好地順應高效教改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群.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在兒科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醫院管理,2017,27(11):408
[2]高秋珍,陳麗平.提高兒科教學質量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4):191-192.
[3]胡歡歡,鄧春芳,魏娟.“微課”在《經濟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知識經濟,2017,12(1):177-179.
[4]常立文.微課程對教師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J].發現教育,2017,11(2),137.
作者:楊柳 王穎潔 張莉 王雨倩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臨床學院兒科